中国资讯报道 联系站长

浏览量

武川燕麦拥抱“中国芯”

作者:li8i9ue 发布时间:2023-03-09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农业要强,种业必须强。一粒种子,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安全,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标志性、先导性工程,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专节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拥抱“中国芯”,助力粮食安全,促进全面打好育种翻身仗与全谷物产业融合发展,正取得显著成效。

推进全谷物行动,攥紧“中国芯”,端稳“中国饭碗”

近年来,燕麦等全谷物产品正在成为国人健康食品的新宠,关于燕麦的起源,经国内外植物遗传学研究测定,栽培型的裸燕麦起源于山西、内蒙古地区,而内蒙古则当前的种植面积居全国之首。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是种植燕麦的传统地区,其位于黄金生长带、地理过渡带、农牧交错带“三带合一”的燕麦绝佳生长地带,素有“武川莜面甲天下”之说。2020 年8月,武川县被中国粮油学会评为“燕麦之乡”的美誉,作为世界裸燕麦发源地之一,武川燕麦高质量发展体系已趋成熟。2020年9月,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内蒙古农业大学、武川县人民政府和燕谷坊集团等四方共同签署“一县一业”燕麦产业发展协议,助力乡村振兴。2020年12月,由燕谷坊集团投资兴建的国内首个农文旅一二三产融合的全谷物燕麦科技产业园落户武川县并投产运营,年处理加工能力提升至10万吨,属于武川燕麦产业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2021年11月,内蒙古武川燕麦传统旱作系统入选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时至今日,伴随着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在粮食减损和健康食品工业发展中,全面深入实施全谷物种业振兴使命当前,在龙头企业带动下,以科企合作协同创新,加快武川燕麦种质资源开发创新,对端牢饭碗,助力粮食安全,助推现代种业强国均有积极作用。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种质是育种的核心

胸怀“国之大者”,以攻破“卡脖子”技术为己任,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院长任长忠带领的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燕麦育种科技攻关。2022年7月18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 Genetics》《自然—遗传学》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基于参考基因组揭示六倍体燕麦的起源和进化》,该研究首次破译了起源于我国并广泛种植的六倍体栽培裸燕麦复杂基因组,解码裸燕麦“中国芯”,此项研究成果赢得国内外燕麦科学研究界的高度关注与赞誉。目前,任长忠带领团队将企业和市场需求与体系技术供给紧密对接,解决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全面带动燕麦产业发展。

选好中国种,做强中国“芯”,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践行“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深化院企合作,提升特色全谷物作物研发创新能力,助力农业强国建设,2023年3月6日,由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与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武川县燕谷坊集团联合建立的全谷物种业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2023年3月6日,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吉林省白城市农科院院长任长忠(右)与全国农村创新创业优秀带头人、第十四届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燕谷坊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何均国(左)共同为“全谷物种业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成立揭牌

据了解,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在燕麦、荞麦、向日葵、杂粮杂豆研究上居全国领先地位,是吉林省西部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前沿科技团体,是国家燕麦改良中心,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技术研发中心的所在单位,与燕谷坊集团全面战略升级转型发展有着诸多契合点。燕谷坊从种子繁育及种植源头出发,开展系列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燕麦新品种选育”荣获内蒙古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在国内建立首个全谷物科技产业园,在吉林、内蒙古、云南、西藏等多地加快推进全谷物原产地基地建设。未来双方将以全谷物种业科技协同创新中心为平台,以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科技研发等领先优势为依托,积极开展燕麦、荞麦、冬黑麦等种业科技创新协同攻关,实现全谷物科研成果与实际应用的衔接,在“一县一业”全面助推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稳步提升。在“十三五”末,农业科技对粮食增产、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保证粮食安全,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全谷物种业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是科企合作优势互补,集各方优势资源,助力种业强国的一次重要事件,也必将是以武川燕麦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助力种业中国“芯”的有力实践。

相关阅读
网友吐槽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2-2018 中国资讯报道 版权所有      邮箱: